广东红色“物”语|马克思主义于此写下华南第一笔

创建时间:2022-06-29 18:52

作者:杨清蒲 周成华 林明 赵东方 余靖 王菁 赵亦平 卜松竹 王维宣

《广东中华新报》上连载《马克斯主义》(来源: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)

“自马克斯氏出,从来之社会主义,于理论及实际上,皆顿失其光辉,所著《资本论》一书,劳动者奉为经典……马氏以唯物史观为经,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况之所得,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,此其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也”——1919年11月11日,广州出版的《广东中华新报》,刊载了一篇题为《马克斯主义(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)》(以下简称《马克斯主义》)的文章。文章只有三百多字,却荡起不息的涟漪。

从这一天一直到当年的12月4日,《广东中华新报》分19次连载了《马克斯主义》。这篇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重要文章,掀开了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序幕。

这份刊载了《马克斯主义》连载第一期的1919年11月11日的《广东中华新报》,写下这篇文章的人就是杨匏安。

《马克斯主义(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)》(之一),刊载在1919年11月11日《广东中华新报》。(来源: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)

一件红色文物

广东中华新报

广州西关附近进步报刊林立之地

《广东中华新报》是民国时期广州一家进步刊物,报社位于广州西关第七甫58号(今荔湾区光复中路一带),原建筑已不存。作为中国传媒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,许多传媒业的“之最”是在广州创下的。

写出《马克斯主义》的杨匏安,189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(今属珠海市),1914年毕业于广雅书院,1915年东渡日本横滨求学,其间接触到西方各种流派学说,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。

约1918年至1919年底,在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务主任的杨匏安受《广东中华新报》社长容伯挺、总编辑陈大年聘请,担任专栏作家。这段时间,他发表了多篇文章,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。《马克斯主义(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)》,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、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。《马克斯主义》共分19次(十九段)刊登(其间缺4天),现存文字15段,约5400字。《马克斯主义》一文和杨匏安其他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一起,奠定了杨匏安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的历史地位。

“《马克斯主义》的发表,与李大钊的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几乎是同时,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光辉文献。”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吴石坚介绍,“杨匏安是马克思主义在华南传播的先驱,也是五四精神在华南传播的先驱。”

杨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,曾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在广州的重要红色据点。(摄影:庄小龙)

2019年4月30日,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正式开馆。图为修葺一新的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内景。(摄影:庄小龙)

一个红色史迹

杨家祠

周恩来刘少奇瞿秋白都曾在这里工作过

杨匏安提笔写下《马克斯主义》的杨家祠,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。杨匏安1918年至1927年在广州工作、战斗的十年间,主要居住在这里。

杨家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,为纪念北山杨氏始祖杨泗儒,被命名为“泗儒书室”。它原为珠海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,也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应试的寓所。

2018年12月7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保护修缮杨家祠工作会议,决定从广东省政府城乡资源保障工作专项经费中拨出915万元,用于杨家祠现有住户搬迁安置、文物本体修缮、周边环境微改造以及陈列布展等。2019年4月30日,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在此正式开馆,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“杨匏安旧居”也于同日挂牌。

杨家祠是广东早期党、团组织重要的红色活动据点。在中共广东支部及中共广东区委建立初期,陈独秀、谭平山、周恩来、陈延年等常在杨家祠开会,研究工作;瞿秋白曾在这里教唱《国际歌》;刘少奇在这里报告过京汉铁路大罢工经过;国民党左派也常来拜访,廖仲恺、何香凝均是杨家祠常客。他们在杨家祠开展的活动,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东乃至全国的革命进程。

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,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。(摄影:庄小龙)

一位红色人物

杨匏安

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,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。他不仅始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,且矢志不渝地践行,以此为终身的信仰,并为之付出了生命。周恩来曾评价他:“为官清廉,一丝不苟,称得上是模范!”

1925年,党的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——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在广州诞生。林伟民、杨殷先后担任监委会书记,杨匏安、梁桂华为监委委员。

1927年4月底至5月上旬,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,杨匏安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。

1931年7月,杨匏安在秘密印刷厂被捕。

被捕后,蒋介石对杨匏安十分看重,屡次劝降。他不为所动。1931年8月,杨匏安被枪杀于上海龙华。


来源:”学习强国“学习平台